2023-11-29 14:18作者:心靈健身房
在抑郁癥患者中,伴有精神病性癥狀的現象十分常見。統計數據顯示,抑郁癥患者中伴有精神病性癥狀的比例在5%到38%之間,國外報道甚至高達20%到33%。因此,抑郁癥患者中存在精神病性癥狀的比率可觀,約占三分之一。
這引發了人們對抑郁癥和精神病之間關系的疑慮,人們是否應該更擔憂抑郁癥,甚至擔心它是否會演變成為精神病?
抑郁癥的核心特征之一是極度歪曲的認知,包括自我攻擊、自罪感、對待他人不公等。這種歪曲的認知常導致妄想的產生,特別是在認知功能受損的情況下。
在過去,我國精神心理障礙領域的臨床和科研水平相對滯后,導致一些醫生將精神病性癥狀過于泛化,誤將其歸因為精神分裂癥。這一誤診現象在80年代前相當普遍。而隨著對抑郁癥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抑郁癥患者中精神病性癥狀的顯著存在。
抑郁癥患者的妄想表現多種多樣,其中包括無用妄想、自罪和自罰妄想、虛幻妄想以及軀體方面的妄想等。
無用妄想: 近一半的抑郁癥患者認為自己毫無用處,常表現為否定自己的能力。
自罪和自罰妄想: 患者常常感到自己有罪,認為應該受到懲罰,甚至產生自殺的念頭。
虛幻妄想: 患者感到世界虛無,對周圍的事物產生極度的否定。
軀體方面的妄想: 一些患者對自身健康產生過度擔憂,常表現為認為自己生病,甚至認為得了絕癥。
這些妄想的形成往往與患者經歷過的心理創傷有關。通過深入了解患者的經歷,我們通常可以找到與妄想形成相關的負面事件,如遭受辱罵、排擠等。這些負面體驗的疊加往往使患者內心感受扭曲,進而形成各類妄想。
因此,精神病性癥狀的產生有其心理根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通過深入了解患者的感受,我們可以發現這些癥狀的出現是有其邏輯性的。這也提醒我們在抑郁癥患者的診斷和治療中,需更加關注其心理根源,以實現更精準有效的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