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2 17:11作者:心靈健身房
在現代社會,許多人面對父母時會感到無法開口,似乎失去了在其他場合輕松溝通的能力。這種現象可能源于習得性無助,一種在與父母溝通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感受、想法和行為。本文將深入探討習得性無助的定義、原因,以及如何改變與父母溝通的困擾。
一、什么是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是指在經歷了反復的負面刺激后,個體形成的一系列無助的感受、想法和行為。在與父母溝通中,表現為個體認為自己無法掌控談話結果、對結果持無助預期,以及表現出被動行為。這種無助感還表現在歸因方式上,即將問題歸因于普遍、穩定、內在的特質,加重了無助感。
二、為何在爸媽面前張不開口?
a. 低回應的教養方式阻礙孩子對父母開口
低回應的教養方式,如嚴厲型和忽視型,使孩子不敢開口。嚴厲型父母控制一切,而忽視型父母則在孩子有需求時缺乏回應,使孩子逐漸不再與父母溝通。
b. 不穩定的父母讓孩子不敢開口
多變的父母讓孩子對他們望而卻步,不敢冒險溝通。父母情緒或想法的多變使孩子無法預測何種溝通方式會招致反對。
c. 觀察獲得的替代性無助阻礙溝通
替代性無助是指通過觀察他人的無助事件而形成的習得性無助。即使個體自身沒有與父母的負面溝通經驗,觀察到他人的無助也可能導致習得性無助。
三、怎樣向父母開口?
a. 溝通前:調整心態和情緒
在開啟與父母的對話前,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和情緒。以“成年人對成年人”的方式溝通,表達成熟和獨立的態度,反復向父母表明你已經是一個成年人,需要他們尊重。
b. 溝通中:成熟地覺察和回應
在溝通過程中,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不強求對方的回應,學會放下情緒。成熟地覺察和回應,將注意力放在談話成果上,而不是情緒的發泄。
c. 溝通結束后:注重自我關懷
溝通結束后,進行積極的自我對話,關注積極的部分。與信任的朋友分享經驗,尋求支持。逐步獲得積極的溝通體驗,以增強自信。
結論
走出與父母溝通的習得性無助需要時間和努力。通過調整心態、覺察歸因模式、以成熟的方式溝通,個體可以逐步走出溝通困境,建立積極的溝通體驗。改變與父母的關系,不僅有助于個體的成長,也為父母提供了成長的機會。未來的美好可能從真實的溝通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