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3 11:02作者:心靈健身房
在客體關系心理學中,關系被認為是一切。尋找關系,建立聯系,伴隨而生的陪伴感,成為生命中的重要一環。然而,在中國式家庭關系中,痛苦的和諧往往隱藏著無法言說的孤獨和冷漠。
一對看似完美的夫妻,通過心理咨詢揭示了他們各自的童年傷痛。丈夫從小與家人生活,缺乏親密互動,形成了表面“和諧”實則冷漠的關系模式。妻子則是獨生女,雖然物質充裕卻缺少情感陪伴。兩人在婚姻中互相投射著各自的童年陰影,陷入了孤獨的親密關系。
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首先,我們需要意識到高質量的陪伴不是改變對方,而是接納對方的真實存在。在家庭中創造真正的陪伴,關鍵在于不試圖改變對方。試圖改變對方會導致抵觸和疏遠,而真正的陪伴應該是關注、但不打擾。
在一個例子中,一位兒子在分享自己打籃球的快樂時,父親卻過于功利地強調籃球的功能價值。這樣的陪伴讓兒子失去了分享快樂的愿望。我們需要明白,高質量的陪伴是看見對方,而不是看到對方的功能。當我們只看到對方的功能時,我們無法真正看到對方的存在,這是一種對個體存在的否定。
馬丁布伯指出,“我與你”的關系是生命的瞬間,是看到對方的本真,而不是功利的利用。因此,我們需要放下預期和目的,與對方建立真實的關系。在家庭中,父母應該尊重孩子作為獨立生命的存在,而不是用外在價值去定義孩子。只有當父母能夠看到孩子本身的存在,而不是功能的“它”,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愛。
總而言之,高質量的陪伴是不試圖改變對方,而是接納對方的真實存在;是看見對方,而不是看到對方的功能。通過理解和實踐這些原則,我們或許能夠在中國式家庭關系中找到更多的幸福和滿足。這種陪伴不僅是對他人的禮物,也是對自己心靈的滋養和療愈,是存在的最真實證明。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