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2 16:51作者:心靈健身房
上周,我從新西蘭回到中國。父母陪同我去辦理銀行卡,但由于時間緊迫,一切都需要迅速處理。父母都是性格急躁的人,他們一路上匆忙而言辭激烈。到了銀行,他們開始互相指責,我能感覺到身邊彌漫著濃重的緊張氛圍。
當銀行工作人員開始處理業務時,我的父親站在我的左邊,母親站在我的右邊。由于新卡無法放入手機,兩人因此爆發了激烈的爭吵。而我則坐在柜臺中間,眼睜睜地看著業務員滿臉尷尬,只能尷尬地笑笑。
身處于爭吵中的父母之間,這一幕簡直是我成長環境的一個寫照。自我有記憶以來,父母經常為金錢、親戚、食物,以及一些毫不值得爭吵的瑣事而爭吵。
小時候,我只是覺得害怕。長大后,我對這種場面感到厭惡至極。為什么明明可以好好解決的問題非要通過爭吵來解決呢?父母在電話里、親戚家、甚至在大街上都經常不厭其煩地吵鬧,卻又不愿意彼此釋懷,讓我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戰戰兢兢地成長。
有人說,家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性格。我深表認同,曾對父母的行為感到憤懣,認為他們的爭吵導致了我性格上的缺陷。我發誓一旦長大,就要離開這里,遠走高飛。
然而,當我真正遠離家鄉后,我發現許多朋友也來自類似的家庭環境。然而,命運卻對每個人施加了不同的待遇。有些人因此變得易怒、不安、悲觀,而有些人選擇釋然,主動掙脫童年的痛苦,去塑造自己的人生。
以下是我個人成長的經歷,供您參考。我想告訴您,不必深陷于過去,因為每個人都在努力奔跑,帶著內心的傷痛。
記得有一次,母親因為一點小事變得歇斯底里,將不到十歲的我拽到父親面前,逼問我如果兩個人離婚,我會跟誰走。當時是個離婚即被輕視的年代,我班上的單親同學常常被孤立和嘲笑。這些刺耳的話語使我過早地長大,過早地學會看人臉色。成年后,我對身邊人的情緒變得特別敏感。一旦發現有人不開心,我就會近乎恐懼地問:“是因為我嗎?”遇到需要做選擇的問題時,我的答案總是含糊其辭,因為潛意識告訴我必須先讓對方做決定,否則他們可能會不滿。
父母爭吵似乎沒有底線,任何難聽的話都可能成為爭吵的犧牲品。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對自己的講話和行為都小心翼翼,總覺得身后有人在監視。我幾乎避免與任何人建立親密關系,因為沒有親密關系就沒有爭吵。由于心理壓力巨大,我看待問題變得非常悲觀。有幾年,我對生活變得越來越失望,不愛別人也不愛自己。小時候因為父母爭吵而生出的沖動使我強迫自己將負面情緒深埋心底。長大后,我發現那些無法釋懷的童年經歷會一再重復出現。
成年后,我才逐漸理解父母頻繁爭吵的原因。母親過于好強而無所作為,而父親則安于現狀,不懂得爭取。我曾認為世界上并不存在和諧的愛情。于是,我拒絕用理性的方式解決問題,而是靠嗓門和眼淚取勝。這讓我成為了母親的另一個翻版,導致幾段感情的破裂。我反思了很長時間:究竟是父母的爭吵影響了我人生,還是我一直沉湎于童年經歷不愿主動掙脫?如果我把這當作一切失敗的借口,那么當我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時,她是否也會經歷我的過去,感到我沒有給她一個幸福的人生?
年初,我為自己設定了拓寬閱讀面的目標,接觸了一些關于心理學的書籍。通過閱讀一些關于原生家庭的故事,我逐漸理解并總結出一些規律,幫助自己克服對父母的怨恨。如果您也經歷了類似的經歷,或許以下步驟也會對您有所幫助:
今天,我從機場啟程,飛往新西蘭。我沒有給自己扭頭的機會,因為我知道父母在身后,可能已經淚流滿面。盡管兩人爭吵了一輩子,但因為愛我,他們最終仍然緊緊相系。曾經,我會偷偷想,如果那些年沒有那么多的爭吵,我們現在會更幸福嗎?
然而,我在心里拼命地落淚。我恨自己為什么沒有早一點理解他們來時的路,為什么沒有更早地接受那些被忽視的愛——那些躲在爭吵背后的、一直被忽視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