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8 17:15作者:心靈健身房
這些耳熟的話語,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是否聽得太多了呢?常常我們認為只有體罰才能對孩子造成傷害,殊不知語言上的傷害同樣會在孩子身上留下深刻的印記。更為嚴重的是,這種言語上的傷害在我們的日常教養中屢見不鮮,且長期反復發生。
創傷心理學的研究 研究表明,言語上的虐待無異于對靈魂的一種謀殺。持續的批評、辱罵、輕視以及不合理的期望,就像身體和性傷害一樣,會給人帶來創傷和羞恥感。這種情感上的無形傷害甚至比其他形式的傷害更為持久、深遠。
第六章“你要是沒出生該多好”——言語虐待型父母 在今天的分享中,我們一同深入閱讀第六章,探討言語虐待型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實例分析 教育短片《語言能造成多大的傷害》中,少年犯張強的經歷令人深感觸。12歲時,他的父母離婚,母親每天都在辱罵他,說他沒用,是廢物。他記得母親最常說的就是“豬腦子,豬腦子,豬腦子”,說到這些,他忍不住淚流滿面。他對母親充滿憎恨,但這憎恨又演變為對整個社會的憤怒。因為無法報復母親,他選擇通過傷害比他更弱勢的人來尋找自己的力量感,然而最終卻陷入了無法挽回的泥潭。
父母對孩子認知的影響 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父母是整個世界的中心。因此,父母對孩子的評價,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都會深刻地影響孩子的自我認知。
羞辱性言語帶來的情感和心理問題 對于童年時期受到言語虐待的人,大約有30%會將這種羞辱傳遞給自己的孩子。弗洛伊德稱之為“強迫性重復”,可悲的是,這種重復毫無意義,只會加深傷害。
羞辱性言語的負面影響 言語虐待給孩子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包括被羞辱感、不安全感、憤怒感和低人一等感。這些感受讓孩子無法擺脫“3-P”困擾:完美主義、拖延和心理癱瘓。
父母威脅的方式 文章強調了一些父母威脅孩子的方式,指出這樣的方式只會耗損孩子的安全感,迫使他們通過讓步來應對焦慮,卻無法在人際交往中獲得真正的輕松。
父母的凌辱性言辭來源 有些父母的凌辱性言辭可能源于自身的心結,或者僅僅是因為自己處境糟糕,無法控制情緒而發泄到孩子身上。這種語言會讓孩子陷入自卑,厭惡自己。
呼吁父母關注情緒管理 最后,文章呼吁情緒化的父母在開口之前要好好處理自己的情緒。即便說了氣話,也應該及時向孩子道歉,讓孩子明白這并不是針對他們個人,而是父母自己的問題。
結語 最后的結語強調了言語對心靈的傷害可能比身體創傷更為深遠。因此,文章呼吁讀者不要讓他們的愛成為刺向孩子心靈的利刃,因為說過的刻薄話雖然看不見傷口,卻能毀掉一個人的一生。最后以作者個人的觀點表達了在挨打和挨罵之間的選擇,以強調言語傷害的嚴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