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4 09:49作者:心靈健身房
初夏如約而至,又到了換季時節,我看著衣柜里層層疊疊、密密麻麻的衣物,一籌莫展,然后開始了每個換季的重復性頭疼、煩躁:為嘛我做不到斷舍離呢?套用曾奇峰老師的“爽透不能型”模式梗:你的無法斷舍離背后,是心理斷奶不能。
01、斷舍離背后的“受虐需求”
麗珍是做幼兒教育的,幾乎壟斷了小城所有私立幼兒園的經營權。事業做得風生水起的她,情感世界卻一片混亂。麗珍十幾年前在與初戀老公有了兩個孩子后,毅然決然為了現在的男友離婚了。十幾年來,她為了維系著這份情感,注資給對方開公司,情感上百依百順,即便如此,至今仍沒有一個明確的關系定位。
“我把自己低到了塵埃里,換不來他給我一個名分。十幾年了,我明知道他不過是貪戀我的財色,可我就是做不到放手?我該怎么辦?”近50歲的麗珍一臉幽怨,像個陷入初戀的少女。
曾奇峰老師有一句話,愛制造分離,施虐制造忠誠。這也是為什么親密關系中一個人對你越不好,你越是討好付出;也是為什么父母對哪個孩子越不好,這個孩子長大越孝順。
麗珍是家里的第二個女兒,大姐作為第一個孩子得到了父母的充分關注,早早離開父母求學遠嫁;弟弟是家里的寶貝疙瘩;麗珍學習成績普通,早早因為要陪弟弟而輟學。作為家里那個最被忽略的孩子,她出生后就穿上了家族系統賦予的馬甲——夾縫里的討好者。
為了證明自己是值得被愛的,麗珍選擇做幼兒教育,三姐弟中數她事業做的好,終于在家里享受了尊寵地位。可隨之而來的,是擁有后無處寄放的空虛,于是人到中年開始了一系列叛逆舉動,至今被親友嘲笑為“戀愛腦”。殊不知,麗珍不過是把父母功利化養育后的創傷,重新找了個可控制的理想化客體形象呈現。
在她和男友之間的拉鋸戰中,總是呈現出一個強迫性循環:付出越多越不甘心,越不甘心越無法放手,越無法放手自戀就越受損,現實中對對方控制越甚……
“我自己都不知道,我現在是因為付出太多而不舍放手,還是因為所謂愛情,真要跟他一起過日子,我內心是忐忑的。”麗珍若有所思。
《釋夢人生》作者榮偉玲說,每一種親密關系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施虐與受虐,并因著施虐-受虐的行為,在剎那間抹殺自我邊界,解脫個體孤獨感,達到與他人合而為一的愿望。麗珍與男友無法放手的拉鋸戰中,除了自戀破損,更多是她想要在這段關系中實現兒時沒能與母親高度融合的共生感,以致重復著越不被關注越想要牢牢抓住以證明自己值得被愛的受虐需求。
02、斷舍離背后的“幸存者內疚”
閨蜜團兒一聚會,免不了就是相互吐槽打趣:“你這最近神頭不見鬼尾的,是不是充分享受人到中年猛如虎的愜意去啦?小心制造出個三胎才好呢!”大家圍著半年來因為各種理由沒來參加聚會的婉茹,開始言語攻擊。
“切切!不瞞你們說,如今我啊,戒煙戒酒也就罷了,連啪啪都戒啦!”女漢子似的婉茹,看起來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眼神卻求救般轉向我:你說說,我是不是有心理問題啊?
婉茹是我們圈兒內公認的才女加美女,作為家庭的長女,她幾乎“遺傳”了母親身上所有所謂的缺點,卻又沒能“繼承”父親身上所謂的優點。所以,她注定成了家里最不受待見的一個,從小到大,似乎從來沒有得到父母的肯定。
一年前,父親猝然長逝,讓她的更年期癥狀提前到來:情緒易燃易爆,跟老公本來就淡漠的關系更是形同虛設,原本聊勝于無的性生活直接戒了。
父親去世讓她陷入幸存者內疚:父親都沒了,母親從此形影相吊,我還有資格享受嗎?于是,她開始在親密關系中重復父母關系的模式:抓住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放大化,任何一個錨點都能觸發她敏感的神經,導致一場驚天動地的吵鬧。
“你知道嗎?吵架讓我感受到某種快感,他不跟我吵我非要逼著拽著他吵,真跟我對著吵我又能氣到渾身戰栗,把自己活脫脫搞成了一個潑婦。”說到這兒,她一改平日里的優雅端莊,有一種破罐兒破摔似的頹廢。
幼年受到忽視的孩子,情緒常常缺乏足夠的、應有的照顧。婉茹的媽媽常年累月對著她抱怨父親,她不得不承載父母無法解決的情緒,重壓之下,無力應對,常常感到無助和沮喪。
一個人長久不開心時,其大腦發育會受阻,出現萎縮、反應遲鈍等情況,以及各種回避、仇視、攻擊。表現在親密關系中,就是典型的性壓抑。性壓抑的人常常也是把自己搞成無趣的人,在親密關系常常充滿控制、逼迫、攻擊甚至虐待。
03、斷舍離背后的“共生需求”
“我最近真是被搞到心力交瘁的地步……”父母課堂團體剛開始,二寶媽媽秋雯就開始傾訴。
“總說漸進式斷奶,怎么可能?我已經漸進幾個月了,反而變本加厲了。現在是無論什么法子,夜奶就是斷不掉。上周開始,只好采取了家里老人的粗暴式斷奶,我在外打游擊一周了,不敢回家。我漲奶乳房鉆心疼痛想哭,孩子在家等我夜夜哭到睡著,我的心甭提多疼……”她說著說著哭了,像一個受盡委屈的孩子。
接下來的團體中,秋雯分享了大寶斷奶、上幼兒園跟自己的分離不能,最后追溯到自己三四歲了還在吃奶,母親用牙膏甚至辣椒水都無法讓她放棄,只好把她送到姥姥家住了很久才罷休。
秋雯是家里最小的女兒,出生時家里已經有了好幾個姐姐,她一落地又是個女孩兒,曾被棄置很久。所以,吃奶時與母親的高度融合感,是秋雯唯一可以確定自己是安全的時刻。
斷奶,對秋雯來說等同于重復再次被拋棄的恐懼感。在她內心,看著媽媽一臉嫌棄地把乳房涂抹成各種顏色,她感受到的不是乳頭變了,而是心中的世界崩塌了。所以,在自己的孩子斷奶時,她在嬰兒時遭受的創傷,就以乳房疼痛的方式印記在腦海,以三番五次分而不能的方式來再現。所以說,兩個孩子的斷奶經歷其實就是秋雯內心的創傷再現。
施琪嘉老師說過:“月子里面的病,月子里面來治。”其實,孩子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母親童年創傷的修復者。秋雯通過照顧孩子、喂養孩子,扮演母親的功能來修復自己當年沒有被母親照顧到的那一部分。當然有的時候她沒有辦法行使母親的功能,但是一旦行使了母親的功能,過去的創傷就能夠被激發出來,同時這也是一個修復創傷的好機會。
無論是我對換季衣物的斷舍離困難,還是麗珍的放手不能,婉茹的愛而無能,秋雯的斷奶不能,都指向同一個根源:一個人斷舍離不能,本質上是心理斷奶不能。當然,從心理象征意義上來說,斷舍離不能,可能是因為我們一輩子都在斷奶的狀態。
04、如何做到心理上斷奶?
首先,從看見開始。看見自己遇到與斷舍離有關的問題時的自動化反應是什么,找出自己行為背后的模式是什么,看到內心的需求,并試著允許這份需求被表達。譬如麗珍,想要在男友身上跨時空修復兒時不曾被關注的創傷,卻在現實中重復著與父母相處的模式:不停地討好、證明甚至控制,讓對方害怕得不敢承諾。看見這一點后,麗珍可以停止向外抓取,關注自己的內心需求,讓內在受傷的小孩被寵護。
其次,學習收納整理。收納整理,相當于我們遇到情緒問題時捋清思緒,然后接納自己這一步驟。看見自己的內在需求后,要學著放下羞恥感和全能自戀感。婉茹每次吵架后,都會長久陷入自我攻擊,覺得是老公逼她沒有了形象,像一個潑婦。當她意識到這不過是父親去世觸發了自己的死亡焦慮,她在用復制父母婚姻模式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忠誠,釋放自己的幸存者內疚,轉而接受自己不過是個普通人,在憤怒時可以沒有形象等,她就可以慢慢走出周而復始的漩渦,走出喪父之痛。
最后,在行動上落地。張德芬老師說,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當外面有任何東西觸動你時,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里的舊傷又被碰觸了,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先在內在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的可以改變的部分。
斷舍離不能讓我們看見了什么?對看見的部分進行疏理,然后接納臣服,再開始落實到行動上進行脫敏式改變。秋雯與孩子斷奶的分離困難,我在剁手買和扔之間的糾結,都可以在看見自己需求的基礎上表達、接納自己,再通過行動去鞏固落實。
能夠輕松斷舍離固然好,但最令人向往的境界是不糾纏、不將就,手執煙火以謀生,心有星辰亦謀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