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多少真的關乎自尊?認知“錢少憂郁癥”背后的心理"
“錢少憂郁癥”并非心理疾病,而是缺錢人群通過借用心理學名詞進行的一番自我調侃。
得了“錢少憂郁癥”的人,主觀上感受到自身收入較低,生活條件不如他人,因而產生愁悶和抱怨的情緒。無論是在鄉村還是城市,自貧乏以來,都有人患上這種“病癥”,或許,你也是其中一員。
解析“錢少憂郁癥”
“錢少憂郁癥”的主要表現有:
愁悶: 由于相對不足的經濟收入,消費欲望常無法滿足,導致憂慮和郁悶情緒,整天唉聲嘆氣,感覺生活壓力大。
抱怨: 認為自己比他人生活差,對社會不公平感到不滿,常常抱怨生活的困境,產生憤憤不平的情緒。
自卑: 覺得自己在各方面不如他人,產生自暴自棄情緒,不愿參與社交和活動,形成自我封閉。
心理點評:
雖然“錢少憂郁癥”名為癥,但并非錢少就一定憂郁。世界上有許多安貧樂道的窮人,他們不以貧窮為累贅;相反,一些看法積極、行為樂觀的人,即便面臨貧困,也不一定感到憂郁。
真正會患上“錢少憂郁癥”的人,通常是那些將缺錢視為巨大問題,且態度和行為消極的人。
為什么缺錢會導致消極情緒?
金錢多少與自尊心密切相關!心理學研究表明,金錢對人類行為的影響主要通過“自我”產生,特別是與“自尊”關系密切。金錢多寡會影響一個人的自我評價,而自我評價的高低又影響一個人的自尊。
自我評價受到什么影響呢?有心理學家認為,人們有一種努力使外部評價和內部評價相一致的本能。簡而言之,你對自己是怎么評價的,你就會主動尋找與自己評價一致的外部評價,也更容易接受這些評價。
然而,當你發現在別人那里找不到符合自己期望評價時,你可能會改變對自己的評價。例如,當你周圍的人都認為貧窮可恥時,你可能會改變自己的看法,從“我貧窮,我也無可非議”變為“我貧窮,我真可恥”。
這種想法導致了自尊心的降低,產生自卑情緒。當你認為即使努力改變現狀也很難時,可能會出現自暴自棄、抱怨不休、自我封閉等消極后果。
如何擺脫“錢少憂郁癥”?
不進行任何心理改變,擺脫“錢少憂郁癥”的方法就是讓自己的錢變多。研究也表明,提高收入可以增強自尊。
假如你暫時無法增加收入,你也可以先調整心態。研究顯示,當金錢和自尊中一方較強而另一方較弱時,兩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替代和補償。
舉例來說,一些貧困的人在認識到自己的困境時,卻能從中發現更簡單、更快樂、更有趣的生活,用自尊來彌補缺錢的問題。相反,一些富人在自尊較低時,也能慶幸自己有錢,即便面臨困境,也因有經濟基礎而更有底氣。
追求錢財時,也需懂得取舍
電影《黃海》中,貧窮的出租車司機久南為了還清借款,答應幫黑社會頭目去韓國殺人。然而,事情卻一步步陷入萬劫不復之中:目睹殺人、為逃避追殺而殺人,最終投海身亡。
這并非為推薦電影,而是為了說明:即使缺錢,有些事是絕對不能做的。殺人是絕對不能做的,任何昧良心的事也都不能做。
如果你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尊重,那么為了掙錢而做讓人看不起的事,就是本末倒置了。再者,也未必真能掙到什么錢。
《黃海》的故事雖有現實原型,但筆者真心希望下一個悲劇的原型不會是你我。
抑郁癥
2023-12-11